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是全年养生的关键时期,很多“冬病”有望在夏日得以治愈。到底何为三伏,在伏天可以做哪些方面的保养呢?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伏”是中国古代五行学说对季节的解读,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是农历中一段特殊的时期,按农历的气候规律,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出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闷热、最潮湿的日子。
由于推算方法跟农历节气相关,每年入伏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可能会出现伏天在某些年份为30天,某些年份为40天的情况。
2015年的三伏
2015年公历7月13日进伏,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 10天;
中伏:7.23-8.11, 20天;
末伏:8.12-8.21, 10天。
三伏的养生之道—冬病夏治
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使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的观点,三伏为自然界阳气最盛的阶段,人体若能顺应自然界以养阳气,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冬病夏治”就是最好的三伏养生之道。
“冬病”是指受到寒冷刺激(包括秋冬季和夏季空调所致的气温过低)病情复发和加重的疾病,常见的有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关节病(风湿、关节炎、月子病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结肠炎等)。
“夏治”就是在三伏期间,通过多种方法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祛除顽疾,实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
三伏养生从哪些方面做起
暑热暑湿是防范重点
在高温且通风不好的情况下,人体容易受到暑邪的侵袭,出现中暑现象。更普遍的情况是,现代人都生活在空调环境中,空间过于密闭,室内外气温反差很大,当人在室外行走时,皮肤上的汗腺大开,突然进入到室内低温环境中,这时体内的暑热还没来得及排完,寒气就突然来袭,机体忽热忽冷调节不过来,最易患上暑湿感冒。
另外,过于贪恋冰凉饮品和食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长期吹电扇、洗冷水澡降温都容易引起暑湿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
伏天坚持喝热水,可以帮助人体排寒;对于“内湿外热”可以用中医的藿香正气制剂来解暑祛湿,挥散掉体内湿气,抵御体外热气,五脏六腑的运行恢复正常,人体正常排汗,中暑症状消失。
饮食养生重点—去火、健脾
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易怒、焦虑、失眠等,因此,“去火”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是苦瓜、西红柿、绿豆等性凉、清暑食物;牛奶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性凉,更是夏季大补良方。
人们在夏天因贪食冷饮和瓜果,造成“脾失健运”;又因为“苦夏”导致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所以应多食用养益脾胃的食物,如山药、薏仁、莲子、山楂等。
冬病夏治—三伏灸的保健要穴
冬病夏治是三伏养生之道,其最佳方法就是做三伏灸。三伏天是全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这时候做艾灸,其扶阳祛寒邪的功效加倍。常见的保健要穴如下:
神阙—位于脐窝正中;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横指;有温肾阳、提xingyu、补虚、壮阳的作用,主要改善宫寒,可防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子宫脱垂、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上4横指;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泄泻、便秘等症。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该穴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可以提高免疫力,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直以来作为气虚血虚和消化疾病的首选治疗穴位。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该穴位为补肾首选穴位,无论是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由此来补养,如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导致的肢冷、下肢水肿等症。
美丽妈妈产后恢复莆田中心,专业只为您。您可致电了解美丽妈妈或到店了解,我们将全面为您服务,让您更加健康、美丽、自信。电话:0594-2501888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路265号筱塘小学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