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江西省慧芳真金板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真金板|聚氨酯|岩棉|酚醛|玻璃棉|保温装饰一体板|水泥发泡|泡沫玻璃

新闻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张亚力
  • 电话:0316-8066707
  • 邮件:513911932@qq.com
  • 手机:14730516707
  • 传真:0316-5711177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氨酯保温板商业银行如何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新闻中心
聚氨酯保温板商业银行如何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发布时间:2016-01-0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聚氨酯保温板为应对形势新变化,拓展发展新空间,2014年,中央将“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并列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聚氨酯保温板以重塑区域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区域发展向整体化、均衡化、带状化转变;实现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动和协调发展,并发挥上海自贸区建设对长江流域的示范带动作用。

   聚氨酯保温板从未来发展前景看,长江经济带体量、规模、影响力将丝毫不亚于沿海经济带,一是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率先建成;二是区域内经济差距逐步缩小;三是建成生态环境安全合作的示范区。就商业银行而言,“长江经济带”战略对区域内分行信贷增长带来重大机遇:将助推区域内分行信贷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深入挖掘港口和县域经济发展潜力;促进信贷行业结构调整;突出信贷政策差别化指导。

    1.国际比较:流域经济带历来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

  从国际比较来看,在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往往把大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作为其发展的战略重点。如美国对于密西西比河、欧盟对于莱茵河等。

 2.区域发展:近年来中国区域分化明显加剧,区域政策调整迫在眉睫

  一聚氨酯保温板是资源型、重化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速下降最早、转型压力依然较大的区域。从近10年全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来看,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区的经济增速在2005年前后就出现了下降。上述地区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接替产业的培育都相对滞后,区域转型尚未形成有效的动力支撑。二是东部地区多数省市的经济增长降幅已明显缩小,趋于稳定回升。

  
  一是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受早期科研资源国家布局的差异以及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而形成的经济优势影响,不同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发达地区对资源要素存在“虹吸效应”。

  二是欠发达地区更为依赖传统发展路径。中西部地区经过上一轮大规模要素投入的发展阶段之后,在产业结构和投资路径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固化的模式,但与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相当差距,成为新时期推动产业创新和多元化发展的障碍之一。

  三是传统增长模式不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在我国原有增长模式下,各地更加注重自身“一亩三分地”的发展,互相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导致中央关于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市场一体化的许多政策经常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地方利益的掣肘,难以有效发挥其效果。

  在上述背景下,中央重提“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意在从全国“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的战略构想出发,依托黄金水道,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后,向内陆地区推进建设经济带的重要一步,其战略构想十分深远。

  
  新“长江经济带”的概念、经济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聚氨酯保温板以自然范围界定,长江干流全长6380多公里,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市)。而支流还包括甘肃、山西、河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整个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1.经济特征

  第一,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率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时机较为成熟。长江经济带现已形成以长三角为核心的横跨我国东中西地区的发展轴线,这一轴线连接着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十分重要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群,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皖江城市群,以南昌为中心的昌九景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1993年~2014年,长江经济带GDP占全国比重从39.61%上升到44.75%,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从27.61%上升至40.75%,经济重要性不断凸显(见图1)。

  第二,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未来将充当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区位优势。长江干流航道2838公里,干支流通航里程达8万多公里,南北岸线长度近6000公里,对建设港口、码头、大型工业企业意义重大。

  二是资源优势。长江干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68亿千瓦,占全国的53.4%;可开发水能资源1.97亿千瓦,开发潜力极大。区内共有各种矿产109种,在38种主要矿产中,储量占全国60%以上的就有13种。此外还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42%以上。此外,农业也居全国首位,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才优势。这一地区人口密集,人口密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科教事业发达,全国42%以上的高校和在校大学生分布于此。

  第三,由东向西的产业转移和升级格局基本形成。东部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聚焦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造业逐步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长江经济带的中西部地区仍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目前正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利用水资源、矿产以及工业基础等优势,积极发展钢铁、石化、能源、建材等重化工业,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中心。

  第四,实现我国对外开放与联系的重要纽带。近年来,除长江三角洲的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外,国家又相继批准开放了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黄石、宜昌、万县、涪陵等沿江城市,批准三峡库区包括宜昌、秭归、兴山、巴东等为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仅能够对内产生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在我国对外开放与联系中同样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从经济外向度看,但仍超全国22%的平均水平(经济外向度(出口总额/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重要宏观指标之一,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地区经济要素与外部经济要素相互渗透、融合的能力,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2.存在的问题

  第一,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制约一体化进程。从人均产出比较来看,东部长三角苏浙沪地区,人均产出已经达到1.3-1.5万美元,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了发达地区的行列;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省,人均产出为6-7千美元,和中国内地的平均水平齐平;西部的贵州、云南,人均产出还只有3-4千美元。区域内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

  第二,产业同构及分工弱化制约了跨区域经济合作。据统计,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都在85%以上,说明长江流域各省市过于追求建立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这样不利于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  
第三,立体式交通走廊尚未形成。长江流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了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但尚未形成立体式交通走廊,各种运输方式未能有效衔接,资源优势转化渠道仍不够畅通。经济发达国家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一般占总投资额的10%~14%;发展中国家约占20%~28%。而我国仅占到8%~10%,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1.战略意图

  首先,“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战略相互呼应,将重塑区域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区域发展向整体化、均衡化、带状化转变。“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三大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区域战略选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开始重视不同地区间的联动效应及整体性特征,更加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

  一是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在经济增速换挡的背景下寻找新的发展支撑,避免经济过快下滑;二是探索改革的试验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使资源要素在更大的范围自由流动,市场机制在更深的层次发挥作用;三是产业整合的示范带,根据各省市特点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国区域产业调整提供示范;四是区域联动的探路者在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协调发展方面探索路子。

  其次,“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助于通过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动,实现协调发展,构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但如果把它连接成一个整体空间来看,它恰恰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并因此具有资源要素禀赋和市场多样性的发展中大国的潜力和后劲。

    第三,聚氨酯保温板“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发挥上海自贸区建设对长江流域的示范带动作用。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举措,将通过长江经济带的打造,从功能拓展和制度引领两个方面带动中国的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长江经济带的形成本身就是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贸易的自由化及市场的一体化密切相关,通过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实践和示范引领,将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走出一条政府引领、市场推动、企业主导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2.发展前景

  由于整体开发时序相对较晚,目前长江沿岸地区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带动作用尚不能与沿海经济带媲美。但从未来发展前景看,其体量、规模、影响力将丝毫不亚于沿海经济带。

      一是高铁交通圈。强化长江城市群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长江城市群的交通枢纽功能。二是城际交通圈。以主干客运网为依托,覆盖长江流域内绝大部分二级城市和主要县市,构建城市群内各中心城市间的“2小时城际交通圈”。重点突破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网之间的无缝衔接问题,形成互联互通的循环体系。三是内部通勤交通圈。以城际轨道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为骨架,各自形成以中心城市至外围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构建“中心城市+卫星城市”的高度一体化格局。

    其次,区域内经济差距逐步缩小。一是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区域产业互动将以区域内各省市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着眼于区域的长远发展,避免由于短期利益造成恶性竞争。二是加强产业链优化整合。有效解决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较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可形成产业链自西向东流动、资金技术自东向西流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互联互通的新局面。三是建立要素市场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加强财务资源的整合,打造长江流域的金融产品交易和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产品定价中心以及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推进知识产权市场一体化,不仅注重技术合作,联手突破和发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而且加速创新成果的大规模商业化运用,形成一体化的产权市场。加快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第三,聚氨酯保温板建成生态环境安全合作的示范区。一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针对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化石能源利用高碳排放的问题,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模式优化和技术体系创新,建立低碳政策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构建一套涵盖绿色GDP指标的科学、规范、可量化的考核体系。将绿色产业、绿色投入、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列入考核内容。三是构建生态廊道,优化生态网络。在完善单一网络连接体系的同时,重点建设网络之间的“生态桥”系统,通过大型节点和有效生态桥的建设沟通水系网络、道路网络、绿地网络等生态联系的有效性。四是落实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生态功能区补偿、水价机制、污染治理的收费机制、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形成机制等,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更多产品请登录本公司网址:http://www.owsb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