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石油业内"革命"已被提上日程:中石油或一拆为四
2013-12-12 22:17  点击:56

以市场决定资源是改革的原则。
以市场决定资源是改革的原则。

12月1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的两个司分别邀请了有关专家召开“油气改革”的征求意见会,旨在对我国的油气改革收集专家意见,形成文字后上报国家。一名参加过两个会议的专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尽管还没有具体的改革方案,与会的内容也并没有特别针对某个企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会议的内容都直指石油行业内的“改革”,“国企改革的内容也有涉及。”该专家说。可以预见的是,石油行业内的“革命”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表。

“肯定是要改。估计明年过年差不多就有结果了。”一名接近中石油的人士称,目前中石油内部流传的方案有很多,但根据产业链分拆的方式则被誉为最有可能的方案。“很简单,就是将企业的上中下游全部打断,成立几个专业公司。”

“按照这个说法,最有可能的就是分成勘探、管道、冶炼和终端销售四个公司。”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分析,但他的忧虑在于,即使拆分成四个公司,国有的性质依然没变,要想打破垄断,提高效率,还是不现实。“如果真的要拆分的话,更多的可能就是要找一个负面的典型,来‘祭旗’。”

“发改委目前的态度很明确,哪个企业出问题,就解决哪个企业的问题。”任浩宁说。

改革会碰到阻力

“这种拆分方案提出很久了,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上述参加了发改委会议的专家说,实际上,关于中石油改革的方案,在企业内部一直都有不同的意见,他说:“我是坚定的改革派,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改革一定会碰到阻力。”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说自己早就听过这样拆分的传闻。但他认为,按照产业链拆分并不合理,这样的拆分方式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不应该只拆分一个公司,而应该是国企的整合,国资委下属所有的石油公司的一个大整合。”

姚达明说,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基本都是从上游勘探开发、炼化到下游的终端销售一体化的,因为一条龙的产业链方式可以让企业在亏损的时候,有其他的方式来弥补。

在石油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的专家李工也并不赞同中石油根据产业链的拆分方式,他说,这样一来,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等会增加很多的问题。

李工认为,按照产业链拆分有个问题,是三大油企的勘探开发都合在一起,还是只是单拆中石油,如果都拆分,那就意味着会有三个勘探开发的企业,但是如果合在一起,就等于是最早的中石油,如果这样的话,勘探开发公司一定是赚钱最多的公司。但这样一来,其他公司怎么办?以管道公司为例,管输的价格应该是多少,新的管道谁来建,如果管道公司自己建,那么钱从哪里来?如果要贷款,那又有问题了,贷多少?还多久?

早在1998年之前,石油行业就已经走过了“这条路”。彼时,大庆石化还属于大庆油田,1983年中国石油(8.01, -0.09, -1.11%)化工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4.74, -0.11, -2.27%)”)成立的时候,国家把大庆石化划给了中国石化,结果属于中石油的大庆油田只能自己重新建了一个石化厂,就是现在的大庆炼化。在那个年代,对于建设炼油厂国家有相关的规定—一开始只能是50万吨的化工实验厂,慢慢达到100万吨,最后再到几百万吨。

可大庆炼化建好后没多少年,由于油价上涨,炼厂开始亏损,中国石化也挺不住了,当时“很多炼油厂都已经负债累累”。于是,国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石油行业重组,那一次,国家从中石油那里把一些油田划给了中国石化,中国石化又把一些炼油厂还给了中石油,这其中也包括大庆石化。

而在这之前,中石油的主营业务是勘探开发,中石化的主营业务是炼油。“如果大庆石化一直是中石油的,那就没必要建大庆炼化,在大庆石化的基础上扩建就好,这样花钱又少,还不需要浪费那么多的资金重复建设。”李工是从大庆石化出来的,对此他一直有些遗憾。

上述专家也证实,当时这样的方式被证明确实“不怎么好”。所以1998年,国家决定把“块”弄成“条”,这在当时叫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自此,中石油和中国石化都成为了行业内全产业链的企业。中国石化更是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也就是现在的中石化。这一个重组在当时被业内诸多专家看好,“我们都认为这是个好事情,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上述专家说。

拆分没有方案上报

“中石油拆分的事情传出来基本已经有一年了。现在还一直停留在传言阶段。” 任浩宁告诉时代周报,中石油的拆分还没有上达到中央一级的官员那里,现在的拆分还是研究探讨阶段,比如要不要拆分、怎样拆分、哪种拆分方式更好等。负责下决定的人士还没有关注到这个事情上来,目前的确还没有有效的拆分方案上报。

任浩宁说,从产业的角度看,拆分的意义并不大。之所以提出拆分,一是为了解决垄断问题,二是为了解决贪污腐败问题,三就是解决安全问题。

但要想解决这三个问题,通过简单的拆分依然解决不了。

以管网为例,任浩宁说,目前国内管网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公司掌管。如果拆分成华东、华北等区域性公司,其实还是一种垄断,只不过是由全国性的垄断,变成区域性的垄断,这种拆分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区域之间的利益竞争的话,跨区域的协调会更加困难。

上述参加了改革会议的专家称,也有些人提出,要把管道单独分出去,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管道的问题在目前的中国来说,还比较复杂。管道可以不属于任何一个公司,建立公平准入的条件,任何资本都可以介入,但目前的现状是,国内的管道还没建起来,就是建起来的也处于亏损的状况,这时候民企肯定不愿意介入。

况且公平准入本身也可以被一句话挡回,“在管道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公平准入。可现在对不起,我们的管道没有剩余,我没有办法接纳你的气。也许你看现在管道有剩余,但冬天的时候管道还不够用,还要加压呢。”上述专家表示。

姚达明建议应该把一些专业性的稀缺资源划给国家,比如成立专门的管道公司,让社保基金进入。管道公司专门建设管道,维护管道、收取管输费,“这样的话,管道也可以给第三方去用。这是稳赚不赔的。”

管道公司要和各级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体现在各级政府“给不给你过管道”,所以管道公司必须是国家公司,这样才好协调各方关系。

民资进入管道可以做一些支线,大干线去到每个城镇都要有支线。只有一个公司自己投入自己建设,那这么多的地方肯定建不过来,工程进度等各个方面都会变慢。适当地允许民资介入,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油气管道,李工的观点是,中石油中石化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管道可以互相参股,可以共用,“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

黄辉是中石油的一名员工,他说自己并不担心中石油被拆分,“不管怎么拆,该干的工作还是得干。”但黄辉也承认,不拆分的话,要怎么管理,肯定“不能像原来那么管”。他说,最近他和同事们也会讨论有关企业的一些事情,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的管理模式也不是不可取,只是在制度的制约上存在一些问题。“生产运营模式很科学,管理模式有问题,确实需要整改。”让黄辉和他的同事们比较困惑的是,如果只把管道独立出去,那么很多工作要怎么衔接?“下一步肯定要改,但怎么改?改成什么样?

民资介入的现实困难

“都说要民资参股,但就勘探领域来说,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可能就是看看某个地区有没有油,如果没有,我们会出一份报告,上面只写某个地区没有油,几句话,一页纸,五六个亿就进去了,民资怎么来承担这个勘探成本?”黄辉反问。

“民资谁敢进入勘探领域,这等于承担国家责任,井打空了,好几个亿的资金就没了。现在的勘探成功率不到40%,那就是说,有60%的井是打空的,民资根本无法承担这样庞大的成本。”李工说。

照此看来,如果允许民资进入勘探开发领域,并且允许他们从海外进口原油,那国内成品油供给的保障就会大大地提升。不过如果打不出油,这些投入就是沉没成本,一般企业很难承担,两次三次就可能会拖垮一个公司。

姚达明则提出了一个民资进入勘探开发领域的方法,那就是民企可以在废旧油井里继续打油。但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油井才是废旧油井,这“很难界定”。“目前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废旧油井是属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拿出来允许民资再继续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节约了勘探开发的成本。”

黄辉说,勘探耗费很大,但成本其实很好计算,比如总共有50个块区,只有两块有油,那么就把50块的成本平摊在这两块油田里后再往外卖。如果50块里都没有油,那就继续找,如果找到500块才有油,那么就把500块的成本平摊到找到的这一个油田成本里。

如果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完全独立,那么上游开采的企业会有选择权,打出油后,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而不像现在是全部连在一起的。

一个现实是,即使民企进入石油行业运输环节的门槛在降低,未来可能民企进入能源行业会放得更开,让有实力的民企都能够进来参与。“也不能单把国企原有的生态格局打破。” 任浩宁说,国企和国企对接非常容易,民企和国企对接比较困难,有天然的隔阂。“即使把国企拆成小的国企,民企还是竞争不过国企。”

而想进入炼油行业不是有钱就可以,这里面涉及很严格的安全和技术标准,没有这两样东西保证,那即使进入行业内,估计也会没人敢用这个厂家的油。

任浩宁说,这不但是企业的问题,还有政策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在决策规划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其实把企业旗下所有的公司、炼油厂、加油站的经营状况公布出来就可以了。”任浩宁说,三大油企的经营状况决定了整个国家整个产业的发展态势,因此公开、透明很重要。

与其拆分,不如合并

与其拆分,不如合并。把“三大油企”合成一个国家石油公司。“这样的公司不是越小越好,产业链上可以有很多服务的小公司,但主体公司被分太多的公司并不是好事情。”李工如是说。

姚达明说,目前终端销售的现状则是由国家定价,因此这一环节的竞争性严重不足,不仅体现在公司在做油的业务上创新非常少,很多公司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少。姚达明发现,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加油站从凌晨1点到早上6点不再营业了。

“按说加油站都应该是24小时营业,因为随时可能会有人加油,可一些加油站在那个时间段是处于歇业状态的。”还有一些加油站有霸王条款,比如加油一定要办卡。在油品销售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别少。国家规定价格,就保证了比较大的利润在里面,利润空间都保证了,不用管都会赚钱,肯定没有太大的动力去竞争和创新。

而炼油则分为企业自己的炼厂和地方炼油厂(地炼)。对于企业的炼油厂来说,炼出油一般是企业内部消化,所以只要完成任务量就好。而对于地炼来说,炼出的油是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但现在油品升级,需要很多资金大投入,投钱进去能不能收回成本并不确定,这对于地炼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投,肯定不行;投,需要的资金又太多。”

地炼和其他炼油厂的操作方式不一样,其他炼油厂炼油,生产量等指标达到就可以,但地方炼油厂则不行,它完全是和市场结合的,比如说,这个产品卖得好,就多卖一些,那个产品要是亏的话,就停了,不做了。“所以地炼亏损的可能性不大。”

石油行业的产业链中,上游的利润率是最高的,中游其次,终端属于薄利多销。上游拆分的话,可能会遭到企业的抵触;如果拆分中游,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没有中游,是很难竞争和生存的。下游如果被拆分,整个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会大大降低。

上游勘探开发,经过一定渠道的运输,到达炼油化工的环节,出来之后的成品油,还要经过一个运输,再到达终端销售。其中管道是最重要的,贯穿整个环节。

管道公司有可能会成为盈利最丰厚的环节,但目前看来,这个环节不太可能会盈利。因为管道属于中间环节,如果中间环节盈利的话,就意味着其他环节的成本要增加。

现在石油行业的企业都是全产业链经营,哪一块亏损,都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来弥补,一旦人为地把产业链割断的话,那就很难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弥补。按照企业的游戏规则来看,是没有人愿意一直做亏损买卖的。

“改革其实并不难,在行业内建立一个类似深圳一样的实验区就好,有不同的意见,就拿出来实践,经过实践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行或者不行,就会一目了然。这是局部实验,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前述参加了改革会议的专家则称,改革的目的不是看公司有多少个,而是在于公司执行的经济体制是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是不是以市场决定资源,“这很重要。”

黄辉说,照目前的状况看,按照产业链拆分是最有可能的。“改得不好,再改回来就可以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