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里约奥运来了 “中国制造”火了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晨阳 记者 王佳雯 崔雪芹
北京时间8月6日,巴西里约奥运会正式开幕。
“绿色”“随性”“狂欢节”……诸多关键词展现了这届奥运会的巴西风情。不过,在这片热情浪漫的“南美潮”里,正在悄然吹起一股股“中国制造风”。
要快——中国地铁送你看奥运
在所有里约奥运会的“中国制造”中,投资最大的莫过于地铁列车。8月1日,里约4号线地铁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在境外服务奥运会的历史。这条线路每天计划运送30万人,能让人们从市区到奥运核心区的用时缩短半个小时。
“奥运地铁”的研制厂家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据该公司里约4号线项目经理刘国权介绍,为了适应里约的诸多特殊之处,他们特地量身定做了符合其特色和风格的车辆。
列车运营线路靠近海边,比较潮湿,车辆材质须防锈,因此列车采用不锈钢车体;针对治安环境,为列车安装了防爆防炸的聚酯玻璃。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线路状况、客流量进行设计,融入巴西文化元素。
里约常年高温,属于热带干湿季气候,一年只有夏季和更加炎热的“夏季”,为了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设计师为电动车组特别加装了“超强悍”空调,即使在室外50摄氏度持续高温炙烤下,车厢内依旧可以保持20~23摄氏度的凉爽温度。
车辆设计采用了多项国际顶级技术标准。在车体强度方面,采用美国AAR标准设计的项目,车体纵向压缩载荷为363吨,该数值是欧洲城铁设计标准的2.5倍。“相当于一列80吨的货车以36公里的速度正面撞击,不会导致车体的变形和损坏,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该公司巴西EMU电动车组项目经理赵耀说。
要准——中科院分析系统助力训练
中国技术不仅帮助观众更方便地欣赏奥运,也在协助运动员获得更好成绩。
自里约奥运周期备战以来,来自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研究室的刘扬团队多次奔赴浙江千岛湖、辽宁本溪、云南会泽等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利用自主研发的赛艇实船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与分析系统为国家赛艇队备战奥运会提供科学训练保障。
围绕赛艇项目的两大关键问题——个体技术改进和多人艇整合,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提供了科技支持平台。
刘扬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的团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赛艇实船测试系统,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升级和完善,目前整套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和稳定,深得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认可与信任。
在整个备战过程中,通过和各个主管教练的充分沟通,他们根据队伍实际情况,针对冬训前、春训、夏训和赛前四个阶段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测试方案,充分了保障了女子四双、女轻双双、女子单人、女子双单等重点艇的技术监控和评定。
要亮——中国品牌点亮竞技场馆
在奥运会期间,全球最大电视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奥运频道,选择了中国产利亚德小间距高清LED显示屏进行赛事直播。
3面LED高清演播屏和一面演播地屏进驻里约的国际广播中心NBC奥运频道演播室。这些显示屏都可以实现图像调整,以达到特定色温及比伽马水平更精准的广播级别。在摄像机拍摄状态下,具备高对比度、低反射率等优势。
另一个国产品牌——雷士照明则中标了里约奥运会游泳馆的系统照明服务,并将提供专业照明方案。相比其他项目场馆,游泳馆对照明系统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更加严格的炫光控制,还得在跳台和跳板下设置用于消除阴影的灯具等。这些,对曾在往届奥运会中大显身手的中国品牌而言,算是轻车熟路。
要凉、要固、要安全……
这届奥运会上,中国观众倍感亲切、耳熟能详的品牌还有很多。
格力、美的——从奥运场馆到奥运村,里约奥运会上使用的空调基本都是中国制造。
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雷沃重工——在奥运场馆和公共交通建设的现场,已经成了中国重工业企业和设备大显神威的竞技台。
同方威视、浙江大华——这些来自中国的X射线扫描设备、人脸识别技术、球形摄像机等,将为奥运会现场的每一名参与者保驾护航。
361°、江苏金陵体育、河北张孔杠铃——让运动员时时刻刻感受到中国制造的亲切……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