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资讯
圆明园水域治理完成 8000平方米水域变清(图)
2016-08-21 08:40  点击:278
原标题:圆明园水域治理完成 8000平方米水域变清(图)
 
8月16日,圆明园,工人在河道内清理水草。近日,廓然大公水体已经修复完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8月16日,圆明园,工人在河道内清理水草。近日,廓然大公水体已经修复完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透亮的湖水里,偶见拇指长的小鱼在水草中穿游,山石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显得十分幽静。昨日,记者在圆明园廓然大公景区看到,原本混浊的水面已是一片清澈。
 
据悉,这片水域自今年5月开始治理,8月初基本建成了水生态修复系统,基本解决了富营养化的问题。
 
这也是圆明园治水9年来基本成功的做法,未来还将扩展至西北景区乃至更大的水域。
 
投放动植物重塑生态系统
 
福海西岸廓然大公湖约8000平方米水域。圆明园管理处园林生态科科长马作敏介绍,此次修复是通过生态修复的方法,构建了“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统,从而实现水中富营养物质资源化和水质净化。
 
据介绍,此前廓然大公湖的水体保护工作,主要是以湖面保洁、清割水草等为主,效果不尽如人意,春季易发青苔,夏季易发水华,水体景观较差,也不利于文物遗址的整体展示。
 
马作敏说,此次的修复,则是通过控制水位、种植苦草、眼子菜、依乐藻等沉水植被,投放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等方式,在水域内塑造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并会随季节变迁更替。
 
同时,她介绍,还配置了睡莲等水生植物,促进生态系统稳定,提升廓然大公遗址的整体景观效果。
 
治水9年修复37万平方米
 
此次廓然大公水域的修复,只是圆明园过去9年治理水域的缩影。
 
马作敏介绍,整个圆明园的水域面积约121公顷,占全园的三分之一。在引入清河再生水同时,维护水质达标是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是解决水质的富营养化”,她说,再生水本身营养就较为丰富,磷、氮含量较高,再加上文物遗址单位内,不允许使用过多化学物质,所以圆明园只能使用生态系统的方式恢复水质,再由人工进行收割等维护。
 
据统计,2007年圆明园开始对园内水域进行水生态修复后,总计修复了约37万平方米。
 
而廓然大公是圆明园西北景区自开放以来,第一个实施水生态修复的区域。未来,圆明园将对西北景区的其他水域逐步展开水生态修复,改善水质,提升景观。
 
■ 新闻资料
 
圆明园四十景之廓然大公
 
据了解,廓然大公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岸,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清帝重要寝宫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初名深柳读书堂。雍正时有增建,乾隆朝大规模改建,并模拟了无锡惠山寄畅园景致。
 
廓然大公的布局以三面临水建筑环抱水池,池北岸则为叠山。池面形状曲折而有源有流,正厅廓然大公与叠山分居池之南北互成对景。正厅面北,可以观赏水池对岸叠山之景。南部由双鹤斋和廓然大公及它们之间的连廊围成庭院。小园周围的外圈,以回合的叠山平岗作为障隔,更加强了这个局部空间的幽邃气氛。
 
廓然大公景点名字来源于程颐名言“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乾隆题御诗《廓然大公》写到:有山不让土,故得高?K?K。有河不择流,故得宽弥弥。是之谓大公,而我以名此。偶值清晏闲,凭眺诚乐只。识得圣人心,闻诸程夫子。
 
廓然大公小史:
 
1726年作较大增建,亦总称双鹤斋。
 
1739年定名廓然大公。
 
1755年在河池北侧依照无锡惠山寄畅园景做了大规模改建。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双鹤斋一景幸存。
 
1900年彻底毁于战乱。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