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海水利用产业有着广阔发展空间
2016-12-19 11:28  点击:27
 海水利用产业有着广阔发展空间
        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500多个,利用海水的条件十分优越。与其他跨流域调水、蓄水、开采地下水等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传统措施相比,海水利用又是一种可持续、长久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和淡水资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占全球水资源总储量96.5%的大海,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向大海要淡水、要资源。

        海水的三种用法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侯纯扬告诉记者:“目前,对海水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三个方面。通过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我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形成多项科研成果,并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主要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目前,我国已完全掌握了反渗透法、蒸馏法两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设备造价比国外降低了30%,吨水成本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达到每吨5元人民币。“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从最初的全部依赖国外,发展到现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成套技术和装备,历经了百吨级中试、千吨级示范,并正在建设万吨级低温多效蒸馏和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室主任冯厚军说。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以海水为原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海水直接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用水,主要用于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和海水脱硫等;二是生活杂用水,主要用于海水冲厕、海水消防等。目前,我国的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海水冷却塔等海水循环冷却关键技术及产品,并进入了10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阶段。
 
        对属于海水直接利用范畴的大生活用海水技术研究,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水质科学研究室主任王静介绍说,通过“九五”、“十五”的科技攻关,我国已取得了大生活用海水生态塘处理技术、耐盐净污藻类的培养技术、高效海水净水絮凝剂等10余项科技成果。“在高效海水净化絮凝剂研究方面,我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大生活用海水集成技术研究’,针对高效海水净化技术、大生活用海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等进行攻关。”
 
        海水的化学资源利用主要包括海水制盐,以及海水或浓海水(淡化或循环冷却后排出海水)提取钾、溴、镁等元素及其深加工。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技术方面,我国从海水中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取得了可喜进展,已突破万吨级海水提取硝酸钾关键技术和百吨级海水提溴、提镁中试技术,建成万吨级浓海水制取膏状氢氧化镁示范工程,为形成海水淡化、直接利用和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海水利用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碱厂生产区,记者看到了正在隆隆运转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同行的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直接利用研究室主任尹建华说:“这套每小时2500吨的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已建成并连续稳定运行5年多了。根据实际运行数据统计,该系统年节约淡水约50万吨,综合运行成本较淡水循环冷却降低近50%,和海水直流冷却技术相比海水取排水量减少95%,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海水利用技术示范,除了天津碱厂2500吨/小时化工系统海水循环冷却项目外,相继完成的山东黄岛3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山东黄岛10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青岛海之韵46万平方米大生活用海水等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为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应用基础。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从“九五”末期,国家海洋局开始研究制定海水淡化和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2005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海水利用产业的政策和保障措施。这大大提高了沿海地区政府及企业参与海水淡化产业的积极性,一批大型海水利用项目如春笋破土,迅速推进。
 
        在天津,大港海水淡化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部分设备调试完毕,每天供应中石化天津100万吨/年乙烯项目淡化海水2万吨;在山东,首批海水蔬菜批量上市,市民们尝到了西洋海笋的美味;在浙江,舟山普陀区六横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进展顺利;在河北,国华沧电二期海水淡化工程将配套安装1台日产能力1.2万吨的海水淡化设备,让沧州黄骅市渤海新区的居民喝上海水淡化水……

        此外,依托自主技术,一批专门从事海水利用工程设计、装备生产和成果转化的企业陆续出现。如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等。同时,为了加快海水利用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今年2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国家海洋局和天津市政府依托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筹建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
 
       “国家对海水利用事业的高度重视,为海水利用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海水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海水利用业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侯纯扬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20万吨/日;随着许多沿海的大型电力、石化、化工企业对海水利用量的增加,我国年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量约420亿吨。

        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海水利用产业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产业。截至2008年底,全球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约为6348万立方米/日,其中80%以上用于饮用水,解决了2亿多人的饮水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利用海水。目前,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在应用海水利用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说,海水利用产业正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无论是阿联酋、科威特、以色列等中东产油国家,还是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已建成了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或海水淡化装置。值得一提的是,沙特、以色列等国家70%以上的淡水资源来自于海水淡化。在日本,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使用海水作为工业直流冷却水,目前几乎所有的沿海钢铁、化工、电力企业都采用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年利用海水量已达到3000亿吨。

        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海水淡化装置的年销售额在上世纪90年代就达到了20亿美元以上。目前,全球海水淡化的市场年成交额已达到数十亿美元,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在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除了传统的海水制盐,以色列从死海中提取多种化学元素并进行深加工,生产钾肥、溴系列产品、磷化工等产品,实现年产值10多亿美元。
 
        面对海水利用产业在国内外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不断加快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并抓紧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为技术支撑的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实力,先后成功取得印度尼西亚英德拉玛尤燃煤电站2×4500吨/日海水淡化系统、印度尼西亚巴齐丹2×3000吨/日海水淡化系统以及龙湾燃煤电站2×3000吨/日海水淡化系统3个国际项目合同,充分表明我国海水利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冯厚军告诉记者,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正在印度尼西亚英德拉玛尤燃煤电站紧张安装,目前已完成主体设备安装工作,不久将正式投产。该装置将电厂设计与海水淡化装置合理匹配,充分利用了电厂余热,具有对原料海水适应能力强、海水的预处理简单、产品水纯度高、控制简单等优点。
 
        我国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至37%,海水利用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目标确立,重在实施。当前应如何引导、促进和推动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侯纯扬认为,应加强宣教,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海水是重要的水资源,海水利用对于调整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应全面提升我国海水利用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装备,进一步推进我国海水利用向大型化、规模化和成套化及管理规范化方向发展。另外,国家应加大对海水利用的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制定和出台促进海水利用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新闻来自:http://www.zaoshuiji.com/id38239.html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