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反渗透膜因海水淡化产业链成型有望进入发展高速期
2016-12-19 11:32  点击:38
 反渗透膜因海水淡化产业链成型有望进入发展高速期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反渗透膜技术凭借其操作简单节约能源可回收利用废水和有价值物质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水处理工业界的重视与欢迎,已逐步成为开发水源回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因此,膜技术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综合利用处处长杨尚宝日前公开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水淡化处理技术、产业规模急速增长,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随着海水利用先后被列入“十三五”、“水十条”等国家重大规划,沿海各省市均将海水淡化作为重点领域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及水资源战略规划中,与政策利好同步,碧水源等一批国内膜技术龙头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也在加快反渗透法等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和产业化,正在沿海城市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反渗透膜技术,可以将受污染的水净化为合格的饮用水,膜法海水淡化成为解决中国北方资源型缺水的有效手段。因此水资源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膜材料的先进性。”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说。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谓海水淡化。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以及碳酸铵离子交换法,目前应用反渗透膜法及蒸馏法是市场中的主流。
 
        据公开资料,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简言之,反渗透膜作为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反渗透膜具有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能耐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小、制膜原料来源容易成本低廉等特征。

        同时,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见卤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利好的消息是,据《中国海水淡化年鉴(2015)》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已建成投产的112套海水淡化装置中,50套用于市政供水,占装置总数的44.64%。显然,随着国产反渗透膜性能的提高,价格的下降,以及高压泵和能量回收效率的提高,反渗透法已成为投资最省、成本最低的海水淡化技术,国产反渗透膜在海淡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亦出现了多个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海淡项目。
 
        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个,产水规模92.69万吨/日。其中,2014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个,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2.61万吨/日。全国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27个;千吨级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4个;千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个。全国已建成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20万吨/日。

        目前,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在沿海9个省市分布,主要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岛。北方以大规模的工业用海水淡化工程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电力、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南方以民用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以百吨级和千吨级工程为主。

        而随着全国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稳步增长,为确保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实力紧跟世界先进水平,沿海各地也在不断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正在建设包括碧水源(青岛)海水淡化联合研发中心等的国家级反渗透膜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基地。目前,反渗透膜应用领域除了海水淡化外,还可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污水资源化以及工业超纯水处理等,在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将大有作为。
 
       新闻来自:http://www.zaoshuiji.com/id587945.html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