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有关保定是首都政治副中心的消息被传出,继而被辟谣,然后再传出确定,接着又被否认,反反复复,很是“马来西亚”。这类消息一方面说明北京大城市病的困局已让人们对于“迁都”或“分都”之论广为接受,另一方面也昭示了河北希望借由习大大“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讲话迫使北京接招的内心冲动。
《投资时报》从消息人士获悉,在京津冀三地参与的有关一体化的大规划中,保定的确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首选之地,但仍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获批,未有定论。注意,是“行政副中心”,而不是“政治副中心”哦——“政治副中心”岂不是另立中央?显然不靠谱。
在纷扰的信息中如何厘清所谓副中心传言背后的本质,在《投资时报》最近几期的京津冀一体化专题中其实可以找到答案。
综合现有的消息,“迁都”并不会是选项,但“分都”北京周边是最现实的选择。而《投资时报》记者接触的专家认为,未来的行政副中心不能距离北京中心城区太近,也不能太远,大约应在30~70公里,城际铁路可以一站到达的地方最为合适,而且需要一定的产业基础,能够真正纾解北京的部分功能。
“2014年首都副中心城市排行榜”便是根据此标准而来。希望能给副中心的探讨抛砖引玉。
第一名:怀柔
理由: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落户北京怀柔雁栖湖,怀柔这座北京近郊的城市终于国际化了一把,也让目光开始聚焦于此。这其实正是怀柔成为北京副中心的最好契机,APEC会址完全可以成为未来全国两会的永久会址和各部委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一来能解决每年北京3月的拥堵,二是怀柔距离首都机场不远,作为行政副中心可方便各地人员来京办事而无需经过主城区。
怀柔距北京市区40公里,距首都机场27公里。2004年京承高速公路通经怀柔,使其正式融入首都半小时经济圈。而正在修建的京沈高铁以及规划修建的城市轻轨S2和S6线的延伸,都将怀柔与北京主城区的距离拉近。而且,怀柔全区林木覆盖率达76.42%,森林覆盖率53.41%,人均绿地54.25平方米,均居北京市榜首。这样的环境,想必也是能吸引行政单位迁址于此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怀柔依然属于北京,不存在迁出之后的北京户口难题。将行政副中心选址怀柔,于北京和需要迁出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几乎没有任何的阻力。
缺点:不符合中央对于首都经济圈中北京反哺河北的要求。
第二名:通州
理由:通州是目前唯一的法定的北京副中心。早在2010年,北京辖区内的通州新城建设就已启动。2012年6月29日,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要将通州新城打造成北京的副中心。在新城区域内,为北京市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及在京的中央部委直属研究机构预留了一块办公楼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为3平方公里。和怀柔一样,迁址北京的通州,几乎没有任何所谓体制上的阻力。
缺点:作为副中心,通州新城要承载北京市的行政办公、商务办公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功能。但北京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堵,急需向外疏解,而此前的卫星城通州,不仅沦为了“睡城”,而且与北京主城区越来越连成一片,京通快速路和地铁八通线的拥挤已经可以说明一切。这意味着,作为副中心的通州新城尚未完全建成,就已经不再适应首都经济圈的未来发展需要了。同理,将通州作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也不符合中央对于首都经济圈中北京反哺河北的要求。
第三名:燕郊
理由:燕郊是河北省三河市下辖的一个镇,距北京天安门30公里,距首都机场25公里。燕郊其实是北京周边最早接受北京辐射的城市,这也是燕郊一个小小的镇如今能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的重要原因。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有几个中央直属单位落户燕郊,也因此,燕郊的很多单位和小区可以享受北京的电话010区号,以及“北京东燕郊”的通信地址。燕郊因此有“北京的编外县”之说,燕郊要划入北京管辖的传言也从那时起一直传至今日。
燕郊因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腾飞,这里也不缺产业基础。世界上最大的手写板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电纸书专业研发、生产基地——汉王制造就在燕郊。除此,世维通科技、和平铝材等三四十家“京”字号企业成为燕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这几年随着北京房价的高涨,燕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在北京工作的人的买房首选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话语体系,燕郊实则是北京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燕郊作为行政副中心,基础很好,唯一的难题是体制。
缺点:囿于体制因素,燕郊终究是河北,而非北京的地界,但这年头要将燕郊划入北京管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河北怎么会舍得自己养大的孩子被人抱走呢。如果北京的地铁6号线无法延伸至燕郊,燕郊成为副中心就是一句空话。
第四名:廊坊
理由:廊坊的地理位置其实非常好,地处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中间,距离北京主城区40公里,距离天津主城区60公里,原本是最适宜作为首都行政副中心的城市,而且,廊坊有东方大学城和中石油的一些下属单位,已有承接首都功能的基础,即一些大学或央企总部迁址于此并非不可。不过,廊坊错过了一些历史机会,比如当初京津城际铁路修建的时候,竟然绕开了两城的中间位置廊坊,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或许廊坊又是另一番景象。
缺点:廊坊属于河北省,迁址过来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北京户口怎么办?即便是保留北京户口的话,其实在子女教育、社保等各方面都存在异地的难题。和燕郊一样,轻轨能否通至廊坊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名:固安
理由:“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这句广告语让河北固安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说明了固安的未来可期。年底就要正式动工的北京新机场就位于北京大兴和固安的交界处。当初北京新机场选址的时候,曾有一个备选是在固安城区的西南角,当时北京的意见是希望将固安划入北京,选此场址,但河北不同意,于是,机场主体选在北京境内的大兴。不过大部分的机场跑道都位于河北境内,作为交换条件,北京城区至新机场的轻轨被要求延伸到固安。机场和轻轨无疑对于固安备选副中心增加了筹码。而且固安工业园区这几年承接了不少北京的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转移,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缺点:和其它河北城市一样,地处河北,已是北京人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愿意搬迁过来么?
第六名:保定
理由和缺点:保定距离北京并不近,140公里,京广高铁需要45分钟才能到达,而且,保定的雾霾比北京还严重,同时保定城区已经是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大城市病的问题同样存在,只是和北京有程度差异而已,其实并非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合适选择。无奈,河北想将保定做大做强,借由保定曾是直隶总府的政治优势,在京津冀三地的大规划中,将保定作为了行政副中心的首选地。河北的一厢情愿未必真能实现保定成为行政副中心的夙愿,但这几次的概念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帮了保定很大的忙,至少在城市营销方面,保定获益匪浅。
第七名:武清
理由和缺点:天津在京津冀三地中一直是自己玩自己,一体化过程中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于是,在首都经济圈的最初规划中,天津也只将武清和宝坻纳入了圈内。不过,如果武清能成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天津相信也不会拦着。武清的优势在于京津城际铁路在此设站,早已步入首都半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不输很多北京郊区县,而且武清因为蓝印户口囤积了不少蓝印标签的房产,如若能作为副中心,倒是也能给武清的房产解套。缺点在于武清同样要面临北京户口如何解决的问题以及产业和配套的缺失,不足以支撑北京行政事业单位的搬迁。
第八名:涿州
理由和缺点:和固安一样位于京南地区。和北京的连接除了高速公路就是京广高铁。距离北京新机场也不算太远。目前已经承接了北京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和301医院等首都功能。但涿州地处河北,远期规划里也没有与北京相连的城际铁路或轻轨。京广高铁经停涿州的车次太少。
第九名:唐山
理由和缺点:唐山是河北省的经济第一市,产业基础是雄厚的,而且有高铁和机场,还有曹妃甸出海口,但唐山本身就是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承载能力有限,不适宜承载北京的首都行政功能。唐山还是安心做河北东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首都的经济副中心吧。
第十名:承德
理由和缺点:承德曾是大清朝的后院,承德避暑山庄所在地。但缺点也很明显,距离太远,而且暂时未有高铁和城际铁路与北京连接。作为副中心,相当于需要北京的行政事业单位异地重建,成本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