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海峡两岸移动及电子商务营销的现状与未来
2014-05-16 12:20  点击:81
 台湾网际网路行销研究协会秘书长陈定震

互联网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无形之中缩短了时空距离,地球村的成形也日益明显,而两岸在整个移动及电子商务营销的未来发展,无疑也要跟随着这个脉动。 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关注:

交易无所不在

全球化:过去受限于语言,政策等种种主客观因素,虽说网络无国界,但实则跨境电商交易存在着诸多门坎障碍,两岸都正视了这些问题,在信息流方面解决语言文字沟通的障碍,致力打通跨境金流,以及包含海关,商检,物流配送的瓶颈,积极培养电商交易经营人才,因为不论是市场体量小的台湾或是需要从中国制造转型的大陆, 无疑都必须更重视全球化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才能获得更大的空间。

虚实结合: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岸不管是渠道商或传统品牌企业都在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投入,而电商平台业者也都在加大物流仓储等实体建设,未来不仅仅是简单实跨虚或虚跨实,而是虚实的整合成败对企业的发展就有很大的影响。

O2O:过去谈O2O更多是着眼于从线上到线下,而未来实则不仅仅是单向的发展,而将是包含从线下到线上的双向式对接。而百度收购糯米, 阿里控股高德, 腾讯入股大众点评也都说明了BAT三巨头正加大加速了O2O的布局, 电商的发展除了购物之外, O2O在生活服务的巨大商机也吸引了各方角逐。

个性化塑造

两岸企业的共同点都是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是主流,而小微企业在互联网的生存,不管是在平台还是企业本身官网,都必须更审慎得走好每一步。这其中以下三点是重要关键:

差异化:相对于规模化的大企业, 小微企业相对灵活些, 所以差异化才是小微企业生存的优势。

小而美:小微企业相对资源欠缺, 战线拉长较不利, 在细分市场耕耘, 将本求利发展才能体现小而美。

自我展示: 网络的族群分散于不同的应用中, 善用各不同的平台, 工具来增加自我展示的能见度, 就成了小微企业必争的战术了。

富媒体的应用

网海无涯, 如何吸引眼球, 乃至于获得有价值的流量, 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能满足消费者了, 图文并茂, 语音, 视频种种富媒体以及3D的呈现模式,在更快速的3G乃至4G普及之后将会更广泛的应用, 甚至于随着3D打印的发展, 还会往更立体实体的视觉营销方面体现, 去年可口可乐结合3D真人公仔搞的营销活动, 在未来诸多营销人的智慧发挥之下, 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创意出现。

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对电子商务营销的影响已经无庸置疑, 并且已渗透于互联网各种应用的骨子里, 从CIC发布的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概览来看, 不管是从以人的角度还是从平台应用的角度,都涵盖了目前互联网方方面面。但是从论坛、社群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 可感受到消费者的喜恶多变。除了如何从快速的变化中迅速掌握之外, 如何在泛滥的海量信息中创造出脱颖而出的内容, 来吸引消费者长期关注, 也是营销工作所要面临的最大课题。

大数据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过去我们在互联网上逛过哪些网站、搜索过甚么词、发过甚么帖、买过甚么东西,都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如今随着手机定位技术,  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行踪。抛开隐私权的问题, 从电子商务营销的角度而言, 却是件好事。

过去网络营销更多的是粗放式的乱枪打鸟, 随着数据的搜集分析, 企业可以做到更精准的定向营销与再营销进行受众的优化, 也可以优化内容, 优化通路来获得更有效益的转化, 随着有效流量的成本不断垫高, 大数据在未来电子商务营销扮演的角色也会加重。

跨屏到跨界

目前电子商务营销早已迎向跨屏营销, 根据不同平台不同屏幕的响应式网页设计也会越来越红火。

除了跨屏营销, 电子商务还赢来了跨业跨界营销, 对各行各业都将产生新的竞合关系, 以小米手机为例,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营销思维而已, 也包含了手机制造业, 再如打车软件的竞争, 谁也想不到竟然大大影响了广播电台的收听率, 互联网变革过程的这种跨界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多。

移动商务

目前电商发展及营销或多或少都涉及到移动化, 移动商务可以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观看信息。信息传递更新容易、迅速实时以及是虚实互动的良好载体这些特性, 都让我们无法忽视, 而未来移动商务也不仅局限于手机, 终端的变化随着穿带式设备的发展也将更为多样, 如果加上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的应用, 整个移动商务就更加富有想象空间了。

两岸在电子商务营销基本上同时都跟着以上的大方向走, 不同处就在于使用的平台会有所差异, 例如搜索引擎台湾惯用yahoo奇摩,大陆惯用百度, 社交平台台湾多的是用facebook,大陆多的是在微博, 移动方面大陆红火的是微信, 台湾则是LINE, 但随着两岸的交流合作, 实际上的交集会越来越多。           

TIEA台湾网路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协会在2014年会提出台湾网络产业5大行动纲领建议:一、鼓励台湾既有的产业与网络产业相结合、促成软硬结合的标杆案例。二、推动全球及中国百大网络公司来台湾设立营运据点。三、台湾成为网络企业集资中心、吸引境内或境外网络公司在台湾挂牌。第四、加速创造网络业工作机会、吸引外籍高端网络人才。第五,掌握下一个10亿人口的东南亚国际市场,成立跨产业公协会,推动台湾网络进入东南亚市场。从以上可一窥台湾业界的想法与期待, 相信未来两岸营销人在互联网这一个相同的舞台, 不管角色为何,都将有亮丽的演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