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健康资讯 » 正文

广东癌症村:3000人村子250人因癌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3  来源:南方农村报  浏览次数:121
核心提示:据媒体披露,自1987年至2005年的18年间,3000多人的上坝村,有250名死于各种癌症,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权威部门的调查认为,上坝村癌症高发与该村水源和土壤污染有一定关系。
 1月15日,仁化县五一村一家冶炼厂正在生产。一位村民戴着口罩从村道经过。 □刘龙飞 摄 仁化上坝村土壤污染严重。政府和学者正探索各种治理方式。谈及前景,专家坦言——"土壤修复长期艰巨" 1月15日,仁化县五一村一家冶炼厂正在生产。一位村民戴着口罩从村道经过。 □刘龙飞 摄 仁化上坝村土壤污染严重。政府和学者正探索各种治理方式。谈及前景,专家坦言——"土壤修复长期艰巨"
       原标题:广东癌症村:3000人村子250人因癌死
    南方农村报讯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农业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增大。201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约有5000万亩土地因污染严重无法耕种。王世元表示,目前,国家已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每年将拿出数百亿元,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刚刚发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修复耕地,不仅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要。

  1月15日,广东省翁源县新江镇上坝村的甘蔗已经全部砍完,田间人迹寥寥。在村头的一间老房子里,一群老人正在打牌消遣时光。

    据媒体披露,自1987年至2005年的18年间,3000多人的上坝村,有250名死于各种癌症,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权威部门的调查认为,上坝村癌症高发与该村地下水水源和土壤污染有一定关系。

  2012年二三月,广东仁化县董塘镇五一村、红星村等相邻的4个村,160名儿童陆续被查出血铅超标。随后,涉事的多家企业被整顿,凡口山铅锌矿周边地区被界定为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粤北重金属典型区域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2013年,佛冈县水头镇矿区周边3000亩遭污染耕地,被农业部指定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此前,中山大学2010年的取样调查显示,水头镇矿区附近21个水稻品种镉和铅超标率分别达100%和71%。广东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22.8%的土壤为三级或劣三级。治理土地污染已刻不容缓。

  "血铅还没降下来"

  尽管已时隔两年,仁化县董塘镇五一村村民卜先华对2012年那场突如其来的"血铅"事件,仍心有余悸。

  "当时很多人都带小孩去检查。"1月16日,卜先华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他的儿子和侄子,就是在那时被检出血铅超标的。后来,政府每月都送来鸡蛋、牛奶等营养品和药物,"一年多过去了,血铅还没有降下来。三个月前,我带小孩去复查,血铅还是110多微克/升。"与董塘镇五一村相比,上坝村的情况更严重。有媒体统计,过去的20年间,上坝村村民癌症发病率6%-7%,为全国的90倍左右。

  上坝村多数村民认为,处于该村水源上游的大宝山矿区,是导致村民癌症高发的重要原因:矿区的矿水不断排入流经该村的横石河中,被污染的河水一度被村民用来灌溉农田,进而污染了当地种植的粮食和果蔬。何寿明介绍,矿区从1969年至今,已经连续开采40多年。

  何寿明告诉记者,1970年代末,村民发现横石河里常常漂浮死鱼,怀疑河水被污染;此后,村民就挖井取水用于日常饮用;2006年,村里统一安装了自来水,村民弃用井水。

  生产的粮油不敢吃

  污染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

  "十几年前,河里还能抓到鱼,现在连蚂蝗都没有了。"1月17日,在佛冈县水头镇铜溪村竹园村小组的一条小河旁,看着河里红褐色的河水,村民温国立(化名)说道。

  据温国立介绍,自位于上游的水头镇矿区采矿后,很多村民就没有种水稻和花生了,"要是用河里的水浇地,禾苗和蔬菜都会枯死。"铜溪村支书邹经全介绍,村里有1700多亩耕地,十几年前大多种水稻,但因为缺水,现在只有十几亩种稻,其余的改种用水量较少的沙糖桔。村里还修了一条引水渠,从附近的山上引水,"供村民饮用和灌溉。" 1月17日,南方农村报记者来到位于铜溪村的水头镇矿区,发现几处采矿点正在开工,一个深20米、面积数十亩的废矿坑尤为显眼。矿区距下游成片的沙糖桔种植区和村民聚居区不足300米。

  "不能种水稻和花生,生产的油、米不敢吃,只能买。"温国立告诉记者,他家6口人,3人在外面务工,3人常年在家,每月买米支出上百元。

  同样感到发愁的还有仁化县董塘镇五一村、高宅村等几个村的村民。去年董塘镇3000多亩晚稻严重歉收,村民认为,附近的冶炼厂应为此负责。卜先华告诉记者,2013年10月,一些村民就发现水稻叶子上陆续出现了褐色的斑点,有的甚至整棵枯死。

  "不光是水稻,蔬菜也出现长不大、枯死等现象。"五一村民邓梅兰(化名)介绍,她家耕地少,只种植少量蔬菜。她认为蔬菜的异常状况"跟土、水、空气被污染有关"。

  土壤修复遭遇尴尬

  除了采矿或冶炼工厂排污外,当地的"本底污染"也是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地区农田重金属含量偏高主要是其本底值含量较高导致。"仁化县相关部门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董塘镇土壤重金属情况及项目整治进展》中提到,董塘镇处于大型铅锌矿成矿带,土壤重金属本底含量较高。该地区农田中有少量黄铁矿或黄铁铅锌矿裸露地表,在长期雨水的冲刷和氧化作用下,重金属铅、锌、汞、镉、砷容易析出,导致农田重金属含量偏高。

  "土壤修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广东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认为,污染土壤修复很难立竿见影,需要充分的技术、资金支持,以及长时间的实验和探索。

  杜绝污染源是治理的第一步。近年来,大宝山矿区先后修建了7个拦泥坝和一个污水处理厂,试图从源头上控制矿区污水排放。

  粤北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相关机构的重视。从2005年起,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始进入一些污染地区的村庄开展研究,寻求土壤修复、降低农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办法。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维盛的团队将上坝村土壤样本带回广州实验室,试图找出导致水稻重金属超标的因子。

  "上坝村的耕地长期受到矿水的污染,土壤中不仅含有镉、铁、铜等重金属,还富含硫。"卢维盛告诉记者,他们检测发现,上坝村水稻出现的镉超标,主要是因为土壤中镉的活性太强。他建议,可以通过稻田淹水,让土壤中的硫和镉形成硫化镉而沉淀,进而让水稻中的镉含量达到或接近标准水平,"因此,我们建议农民种水稻时不要排水晒田。"陈能场带领的团队正在探索"一边修复土壤边、一边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目前,他们采取的是生物修复技术,一是通过土壤调理剂、低重金属吸收品种的组合,进行土地修复;修复后的土地能生产安全的早稻米,供农户食用。二是利用长香谷等水稻,配合施肥等,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吸出;种植的水稻不供人畜食用。

  生物修复也被应用于佛冈县水头镇矿区周边3000亩被污染的土地。2013年,该地区采用东南景天与玉米套种的方式治理污染。有媒体报道,该方法由华南农业大学于2008年试验成功。不过,令人难堪的是,虽然东南景天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收能力,但由于其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很少种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实名认证 | 自助建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